大家好,我是婺城区全民阅读推广人胡阿荣。
“虎纵深渊姿啸世;兔来银月桂飘香。”癸卯年的钟声即将敲响,欢欢喜喜过大年,浓浓的年味深藏在每个人的记忆里,婺城年俗文化丰富多彩,无不铭刻着悠久历史的烙印:在年俗里,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有对子孙后代的祝福,是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年文化。今天,我和大家分享婺城过大年的风俗。
除夕,婺城民间俗称“三十夜”,是辞旧迎新的最重要日子,也是家庭最忙碌的一天。天未亮,就早起了,张罗着烧年饭、捣菜羹。菜羹是用毛芋煮熟剥皮切块,在年饭的汤水中与胡萝卜丝、青菜等煮成的素食。“菜”在婺城方言里谐音“催”,“羹”谐音“耕”,寓意催耕在即,过节不忘农事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配菜羹时用八宝菜,八宝菜在婺城有着几百年的历史,是过年时的一道素菜。八宝菜中有腌白萝卜丝、胡萝卜丝、豆腐干、黑木耳等食材,象征红白黄绿黑五种颜色,寓意五福临门,再加上其他几种故称“八宝”。这是婺城人,每年春节期间所备的一道小菜,味道丰富、方便食用、便于保存。
除夕之日,早上贴好春联后,就张罗在中堂“摆珍”。“摆珍”时要在堂屋正中摆放八仙桌,桌上按习俗铺上红纸、摆上酒杯、筷子、烛台、香炉、米饭、菜羹、果品、年酒等祭品。摆珍的时间较长,从除夕开始,要到新年正月的元宵后,或者过完本村迎龙灯的“灯夜”后再撤祭品,婺城人习惯叫“收珍”。这一摆一收,是普通百姓对富足的认同,对岁月的留恋。
下午,等大锅里的猪头、双刀条肉和大煽鸡等焐熟后,谢年仪式就开始。在谢年民俗的底蕴里,演绎了人们对天、地和祖宗的敬重,对太平盛世的期望。
除夕夜,全家团圆庆丰年,“续明催画烛,守岁接长筵。”年夜饭是舌尖上的乡愁,不仅是味蕾的感受,更是灵魂深处的牵引。无论我们身在何方,新年之际,都更加怀念家乡的味道。祝大家兔年快乐,阖家团圆,世界再大,也要记得回婺城,回老家吃年夜饭。
策 划:南蛮玉,诗人,浙江省作协会员
编 导:施筱龙、龚华英
摄 影:方洪武、邵雯欣、宋绍生
编辑丨张妙娟
审核丨陈 婷
监制丨鲁杭燕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太平洋数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22016495号-17 联系邮箱:93 96 74 66 9@qq.com